新表现主义画家孙宏涛年近不惑,已有二十余年绘画创作研究经历,他被业界开玩笑地誉为年轻的“老画家”。笔者在与他见面前,收到他发来的部分山水画作品,不似常见挥毫泼墨似的豪放与肆意,反而被清新的画面、大胆的用色所吸引,反复再看竟有些时髦浪漫的味道。在他的笔尖,秦岭是山也不是山,鲜粉色、明黄色的大胆用色,让笔者恍然大悟“新表现主义”这几个字的丰富含义。
当笔者告知孙宏涛本次专访的主题为“草木人间话秦岭”,他表现出难掩诉说秦岭的欲望,反复强调相对画秦岭的技巧,他更想聊聊秦岭对他整个从艺生涯的影响。今年年初,他举家搬迁至秦岭脚下居住,开阔的视觉空间和自由的空气,让他更加享受与秦岭在一起的日子,“这,是一个浪漫的话题”。
——编者手记
凤凰网陕西对话新表现主义画家孙宏涛
在大自然中摸索为秦岭“还魂”
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:很多山水画家能画秦岭的形,但画不出秦岭的魂。孙宏涛认为,秦岭的魂是画家通过秦岭的“相”对内心世界的重新探索。
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秦岭是大自然的一部分,大自然多变,山势也随之而变,这种变化不是人发明的,但却是人发现的,人所提炼的秦岭的美学镜像法则。在“发现秦岭”这条路上,孙宏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,一方面当下是图像媒介发达的年代,高像素照片和视频极大满足了人们对秦岭之形的准确需求,另一方面从艺术角度来说,在表现秦岭形态上很多画家也已做到淋漓尽致,年轻一代画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更需要对秦岭进行内在精神的深入探索。
而对秦岭内在精神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需要长期的生活汲养,不断的上下求索,不懈地图写修炼。
孙宏涛画作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观察生活、热爱生活,生活反哺给画家的食粮是不可估量的。学画初期,孙宏涛曾问老师一个问题:“山上的人看山下的景色是什么样的?”老师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。
年轻的他爬了秦岭的好几座峰,发现不同高度、不同角度,甚至不同心情之下,看到的景色都不完全一样,河流像小渠、房屋像火柴盒,人如蚂蚁一般,差异非同……这让他从学画初期就把“观察”二字牢牢记在心里,默识心记。“就像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观察让我的世界多出来好多新鲜的视角。”
与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相比,孙宏涛更喜欢“悠然见南山”的林下生活。今年举家搬迁至秦岭脚下,也算是满足了他对向往的生活的二级跳跃。秦岭七十二峪,峪峪风景不同,作为职业画家的孙宏涛几俯首乎谒拜其下。笔耕不辍二十年,他保持着每日不懈的作画习惯,“山的气息会影响人内心的气场,秦岭山滋养着我”。
山水不只富绿色为秦岭“铺色”
色彩表现,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中比较弱化,直至上世纪初,敦煌壁画重新面世,重彩画的传统才被重新发现和认识。以色彩作为突破口,解构、重构中国山水画的风格体系,部分职业画家开始加入这场“色彩变革”中。
孙宏涛就是当代这股“色彩变革”潮流中重彩山水画的探索者之一。他的家乡在古风厚朴的陕西凤翔,那里的泥塑、木版年画全国闻名,均以艳丽浓郁的色彩见长,爷爷是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,叔叔也是职业画家,受父辈们影响,他从小就熏陶着“原生态”的民间美术文化的滋育,接受着“原生态”色彩教育。
从九十年代专业学画以来,他先后跟随启蒙老师赵旷生先生、著名画家张小琴教授、当代大家贾又福先生等研习中国画,深受长安画派的艺术熏陶和李可染先生艺术思想的影响。作品从花鸟、人物、山水到关注当下生命态势及自然环境,长期从事中国彩墨画研究探索,表达当代艺术多元交汇下的新语境。
上万张画作见证了他一路的探索,结合自身特长及对色彩的敏感与爱好,最终选择“重彩山水画”作为职业画家方向。
孙宏涛画作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“重彩,画不好很容易江湖”。
为了让自己的画作免于流俗,孙宏涛选择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。职业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,不是对图案线条的复制描摹,而要重在对传统的重新挖掘,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和再创造。比如“传统+”跟一些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的道理一样,既要大胆走出传统,又不能完全抛弃传统,传统的丰富内涵是为画作增色添彩的重要资源。
人人都喜欢青山绿水,在大家的印象中,秦岭就应该是绿色的。事实上,绿色也有多维度的绿,四季变化下的秦岭是色彩斑斓的,伴随着太阳东升西落,阳光下的山也有可能是黄色的、粉色的,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山,也有灰色的,也有青色的。
“重彩山水画家,必须对环境有不断深入的观察、体悟和思考,这就是你们看到我笔下用色大胆的原因,我眼中的秦岭山就是这样斑斓多彩”。
孙宏涛画作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因图写而发联想与秦岭“对话”
“画画的过程是孤独的,但画家绝不是”。
孙宏涛有强烈的与外界交流的欲望,他把自己对秦岭的爱以及对社会的思考,通过画笔画出来,这些最终呈现在纸面上的作品,是他对现存物象多层次多维度体悟、提炼、加工的结果,这个结果他也需要与更多人分享,而这些人就是看画的观众。“我不追求所有人的认可,只要能让他们因画而产生联想、思考,我认为这就是我作画的甜头,也是我坚持这么多年的动力”。
孙宏涛画作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孙宏涛也面临过生活中的焦虑和浮躁。他说艺术家也是普普通通的个体,也有来自家庭、社会的压力和责任,难免会在40不惑的年年纪产生“疑惑”。
这些困惑来自对艺术和生活的平衡,对社会和个体的把控。但好的一点是,他学会了一套“转化理论”,也就是在心浮气躁之时,将日常从外界吸收到的营养补给给内心,将修心的结果再付诸于画作,同时作画过程的收获也在不断反哺给自己的内心,增强前行的力量,这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心调控逻辑。
“未来我希望寻找到一种最佳状态:自由。这里的自由,是自我对内心世界的把控,不论作画还是生活,能更加得心应手吧,这也是我一生的梦想。”(作者:杨志馨)
孙宏涛:西安中国画院专职画家(业务办公室主任)、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助教(艺委会委员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